时间:2020/1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常用中药药性明党参 http://www.osqpo.com/yijk/12173.html

文/三天

图/大晶哥

全文共余字,阅读大约需要16分钟。

友情提示:转载请注明出处。

杨森,原名杨淑泽,又名杨伯坚,字子惠,四川省广安县龙台寺(今广安市龙台镇红日村)人。生于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又说生于年2月20日)。

在防区时代,其被冠以“森威将军”称号,与“水晶猴子”邓锡侯、“巴壁虎”刘湘、“多宝道人”刘文辉、“王灵官”王陵基一起,按金木水火土排列,并称为“川军五行”。

四川军阀中,杨森可谓是独树一帜。他既有袍哥情节,讲哥们儿义气,又有独到见解,追新潮流新思想,算得上一个新与旧的矛盾综合体,非常新派的老军阀。

民国,恰好也是一个新旧更替、思潮迭起的时代。杨森从一个普通的陆军速成学堂学生,不数年间,便活跃于四川军阀角逐的舞台上,浮沉在争权夺利的名利场,甚至走出川渝闻名全国,成为四川军政领域一代风云人物。

这里面,自然有时势造英雄的推涛作浪,当然更离不开其本身所具备的才华、能力与眼界。

在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奋斗经营数十年,杨森先后主政过重庆、泸州、成都、万州、渠县、贵州等地。

每到一处,无论春风得意还是狼狈潦倒,他都会不遗余力地贯彻自己独特的施政理念,所作所为也大多都离不开四件事:修马路、建公园(或者修体育场)、办教育、搞朝会。

从当时的中国来看,杨森的执政主张不可谓不前卫,甚至还一度走在了蒋介石的前面。

年,蒋介石开始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大搞所谓的“新生活运动”,其主要内容竟然与杨森早在20年代就开始施行的“新政”有颇多相似之处。

为什么会有如此“新潮”的思想?

这大概与杨森一直自诩为“文化人”,推崇“西方文化”有关。

当然,与当时大多数混绿林、当强盗、泥腿子出身的诸如东北大军阀张作霖、山东大军阀张宗昌等相比,杨同学确实也算得上一个正儿八经科班出生的读书人了。

杨森幼年就读于广安紫荇书院,当时他的老师就是后来民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著名的文化人张澜老先生。

后来,张老师升迁至顺庆府(今南充市)联合中学堂摇身一变成了张校长。杨森也紧随其后顺利考入联中,继续接受张老师的教诲,并顺利由此毕业,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

所以“文化人”杨森一向不太看得起“大老粗”同行,时时处处都牢记自己的“身份”,生活、工作都搞得非常有仪式感。

比如杨森发达以后,就给自己的家族设计了一个家徽logo,这个logo是由“森”字演变而出,看上去还很有内涵的样子。

另外,杨家还有自己的“家庭歌”,其歌词如下:

唯我杨氏族,文治道关西,武功称无敌,发扬光大在吾辈,齐努力;重教育,薄享受,取缔浪费;不吸烟,不饮酒,不嫖不赌,是我家风;学贵专精,学贵专精,体育音乐,皆不可废。忠于国、孝于家,有一于此方无愧。好子孙、好子孙,发奋光门庭。好子孙、好子孙,努力努力扬国威。

大家看这段歌词,是不是充满了正能量,很让人热血沸腾。可见杨森内里,真的是一个很有想法、很有觉悟的人。

据说,这首“家庭歌”,是杨森多方拜访,请当时大名鼎鼎的作曲家刘雪庵为其谱写的曲,而词则是由杨森本人亲自操刀。

或许很多朋友不知道刘雪庵是谁?但一定听过一首《何日君再来》,也知道一首抗战时期非常流行的《长城谣》,(歌词为“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这些名曲都是出自刘雪庵笔下。另外,他还是“中国空军之歌”、“中国海军之歌”的作曲者。

话归正传,下面我们就沿着历史脉络细数杨森每到一地所开发的不同“地产项目”。

泸州

民国九年(年),杨森率川军第九师进驻泸州,实力霸占这一川南富庶之区,并以第九师师长身份自兼永宁道尹,集军民财权于一身,真可谓是春风得意、意气风发。

甫一上任,杨森便全力灌输自己的施政理念,大谈“时新、进步”等新潮思想,广开门路招揽人才,并喊出了“建设新川南”的口号。

杨森刚在泸州喊出口号,便收到了一封来自比邻江安县的万言书,信中所述关于地方政治改革与教育的关系等系列观点深得杨森赞许。

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简直是瞌睡来了遇到枕头。杨森二话没说,放低身段亲自出面邀请这封信的主人来泸州出任永宁道尹公署教育科科员,试用期一过又立马升职为教育科长,全力负责自己防区的教育改革。

这个被杨森邀请来的千里马,就是时为江安县立中学一名普通数学教师的卢思,也就是后来创立民生公司,大名鼎鼎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卢作孚。

杨森改革教育可不是浅尝辄止,也不光只请来了卢作孚这一匹“千里马”。

他还兴办了“天府中学”(后来改名为“峨岷中学”,现为泸州市“老二中”),并命其内弟肖寿眉出任该中学第一任校长。

同时,他还延请王德熙出任川南师范学校校长,恽代英出任教务主任。

恽代英又介绍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李求实、刘愿安、穆清波、胡兰畦等来泸州搞教育工作,这也就为年恽代英等在泸州建立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打下了基础。

杨森在泸州虽然只呆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但就在这一年半时间里,在卢作孚等人的帮助下,泸州地区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文化生活到体育卫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了社会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anzx.com/jaxzx/66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