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江安美景,说江安故事 ——梅妹儿 白沙渡口渡口就像水上与陆地交通的中转站,有水的地方就有渡口,就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样。 △白沙渡口说起江安的白沙渡口,如今已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白沙渡口早已物是人非,连同我们的祖辈的记忆一起淹没在了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对于许多土生土长的“老江安”人来说,渡口的变迁仍留下许多不可磨灭的记忆。在江安还没有长江大桥时,轮渡就成了连接左岸和右岸的主要交通工具,白沙渡口是左岸的居民进城的过江通道。过去,这里乘坐船轮渡的人络绎不绝,有的是去县城买东西的,有的是去县城上班、有的是去县城卖农产品,喧嚣的人群给了渡口无限勃勃生机。△图为曹家村拍摄白沙渡口江边石壁上的刻的字,彰显着上百年历史光影,这里也曾历经风雨雾雪、沉默别离。曾经繁华的白沙渡口 在上世纪90年代末之前,江安长江大桥还没开始修建,北乡的人们要外出工作、进城、上学等;乘坐渡船是唯一的过江方式。依稀“记得以前都好多人搭船,几乎每次去都要排队。想要进城买东西就要早早去等船了~”,庆幸我也见证过这一繁荣时刻。记得小时候家里人带着我进城赶集,要很早的从家里出发,打着电筒走蜿蜒的小路,大概1~2个小时才能到达白沙渡口。等我们到达白沙渡口时,天已经蒙蒙亮,渡口早已经有人在等候渡船的到来。渡口有人在卖小吃零食,还有人大老远的拖甘蔗在渡口销售,甘蔗被砍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极其好卖。最值得一提的是,渡口上方的集市。这个集市不是很大,短短的一条街,这是去白沙渡口的必经之路。这里的住户们会在自家的门口摆放一些玩具、零食、日用生活用品等售卖;也有周边的居民挑菜来这里卖,从此经过坐渡船的人都会在此停留闲逛。自从年开始修建长江公路大桥,大家就知道江安要结束坐船过江的历史了。大家为此也很高兴,都期待着长江大桥通车的那一天。每次大家从白沙渡口坐船过江时,都会从船上望着正在修建的长江公路大桥,盼望着长江公路大桥早日修建完工,大家也不再坐船过江了。但长江公路大桥修建的时候遇到过很多困难,资金短缺、材料运输问题等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资金短缺,江安人就踊跃捐款,现在长江桥头还立着爱心人士捐款的名单。直到年,江安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当时这座桥还是长江宜宾段建成的首座跨江大桥。“天堑变通途”,江安从此告别了靠渡船渡江的历史。 现在落寞的白沙渡口 江安长江公路大桥通车后,白沙渡口自然就被取消船只在此渡船。从那以后,没有人再从这里坐过渡船,或许有的人从长江大桥开通之后就再也没到渡口来看过。我也不例外。当我再一次来到白沙渡口时,这里的变化太大,都快让我不认识了。青石板路变成了水泥路,必经的集市看起来也荒废了。原本集市两旁的房子是青瓦房,一些房子已经变成两层的楼房。 还有一些瓦房已经被荒废,可能是没人居住的原因,青瓦房破烂不堪,有些连房顶都没有了。在这里居住的居民说:自从渡口取消后,渐渐地这里也就不再热闹了,人烟稀少,除了在这里的住户,很少有人来这里。就连居住在这里的人也逐渐搬走,在县城买了房子,只剩下我们这些老人留守。唯一不变的就是渡口石滩上的《义渡定章》石刻。 义渡定章正堂丁示义渡定章 冬腊正二月每载三十人取钱贰文 九十三四月每载二十人取钱叁文 七八五六月每载十二人取钱柒文 来往人等照示给钱如有不遵送官追究 光绪三十三年仲春望日众义渡人箴 △图为曹家村拍摄 逐渐冷清的白沙渡口,从人声鼎沸,到步履艰难,再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淡出人们的记忆,最终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或风雨飘摇,或仅存余热,这是白沙渡口在生命最后谱成的诗”。对于曾经的摆渡人,再也无从知晓他们的轨迹。随着渡口的“消失” 摆渡人这个职业也越来越少了 但却不曾被世人忘记 因为这是很多老江安的特别回忆 就像我家里老一辈的人 现在说起以前坐船的趣事,嘴角也会微微上扬 #今日话题# 你对白沙渡口有什么记忆呢? 评论区见 作者:梅妹儿丨责任编辑:猫三姨 欢迎留言评论请点亮下面小花花”给小编加个鸡腿!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