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声明

“陶业长征”,系中国建陶产业最权威的数据采集、发布平台,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陶瓷信息报社联合发起、组织及发布数据。任何单位、组织及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和手段,将调查数据及相关内容挪作他用和进行传播、牟利,否则一律视为剽窃、侵权,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特此声明!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

陶瓷信息报社

“陶业长征Ⅳ·中国瓷砖产能调查及全国产区发展状况大型实地调查”第二十站

年8月25日~9月25日,“陶业长征Ⅳ”调查小组对四川产区建陶企业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

据了解,近三年来,四川产区加快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能优化升级,在拆除落后产能的同时新建了一批大型陶瓷生产线,出现了生产线数量减少,而产能增加的现象。同时,产品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抛釉砖和仿古砖是企业新建或技改的主要产品方向。

乐山市

陶瓷产业逐渐萎缩

乐山市隶属于四川省,其陶瓷产业主要集中在夹江、犍为、井研以及峨眉山、沙湾等地区,现已基本形成以夹江为核心的产业格局。在“陶业长征Ⅵ”产能调查中,调查小组发现,乐山地区拥有建陶企业88家,瓷砖生产线条,日产能.7万平米(不含西瓦与青瓦),建陶企业从业人员人,是整个四川产区陶瓷企业以及陶瓷产能最集中的地区。

1

夹江县:

陶瓷产业优化升级正当时

四川夹江,曾与广东佛山、福建晋江、山东淄博并成为传统的“四大产区”,其中四川夹江于年9月23日,被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联合授予夹江“中国西部瓷都”称号。

无论是从生产线数量,还是从产业规模来看,夹江都是四川乃至整个西部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但是,近年来,受到环保政策和市场规律影响,夹江产区内陶瓷生产线数量较年均有所减少。

夹江产区内大部分陶瓷生产线都是在~年左右新建,至今已经有十几年的服役期。虽然每年企业都会对其进行检修,但是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难题。为此,夹江政府于年开始提出加快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而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淘汰落后产能已经势在必行。

事实上,在年产能调查时,瓷片是当时产区内的一张名片,也是夹江陶瓷企业的骄傲。然而,谁能想到年还拥有30条瓷片生产线,到了年却只剩下18条。反倒是,抛釉砖生产线在三年内新增了15条,达到了如今的28条。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产区内大部分小产量瓷片生产线,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在大产量生产线的冲击下,要么翻新重建,要么技改转型。

在这一轮转型升级的风暴中,部分实力雄厚的陶瓷企业顺利完成了优化产能的任务,但也有部分实力不强的企业只能把生产线关停或者拆除。在过去三年时间内,夹江产区至少技改拆除50多条陶瓷生产线,同时在此期间产区内也新建了30余条生产线。

进入全抛釉主导时代

截至目前,全抛釉无论是生产线数量,还是在产能方面都已经远超其他常规类产品。对此,业内人士习惯性称其为“全抛釉主导时代”。

与年相比,全抛釉生产数量已经由原来的13条,增长到如今的28条,日产能也由原来的14.4万平方米,增长到44.9万平方米。而且从目前产区企业新建生产线的情况来看,全抛釉的数量和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当然,全抛釉也因产能严重过剩开始上演“价格战”。自今年开年以来,夹江产区内全抛釉销售价格一路走低,从年初的16元/片,跌至现在的15元/片。受全抛釉价格下跌影响,产区内其他类别的产品也相继出现价格下跌现象。

“如今,全抛釉在产区的地位就好比当初的瓷片,其销售状况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产区的销售形势。”黄土建材市场内某贴牌商在采访中对记者说道,由于缺乏统一的销售价格“红线”,从而造成全抛釉市场价格异常混乱。虽然依靠大线的优势,可以降低全抛釉的生产成本,但目前夹江产区内×mm全抛釉出厂价已低于15元,基本上没有利润。

为此,西部瓷都夹江陶瓷协会积极组织产区内广乐、盛世东方、索菲亚、建翔与华宏等部分全抛釉生产大户成立了专门的全抛釉价格联盟。在会上,企业之间相互达成了禁止廉价销售全抛釉的协议。但是在产能调查期间记者发现,由于价格联盟中有陶瓷企业不遵守相关规定,变相低价销售,从而造成产区内首个价格联盟“名存实亡”。

天然气已全面覆盖

夹江陶瓷产业的发展是从一根根煤烧窑黑烟囱发展起来的,但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的当下,煤烧窑显然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主题。为此,夹江政府于年2月28日发布《关于陶瓷企业停止使用煤气发生炉的通告》(夹府通2号)(简称:《通告》),从而拉开了“煤改气”治理的序幕。

按照《通告》要求,夹江政府将于6月30日前全部完成对陶瓷企业煤气发生炉的拆除任务,对于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陶瓷企业,将由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依法强制拆除。期间通过对陶瓷企业的摸底排除,最终在6月30日前关停了个燃煤锅炉,为下一步实施“煤改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此,夹江县委,县政府还成立了煤改气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各个阶段“煤改气”工作目标,从协调气源保供、管道建设、价格让利、维护服务,到夹江陶瓷龙头企业全力支持煤改气。

截止目前,夹江县有丹—夹、眉—夹、金—夹等天然气输气管道,为满足夹江陶瓷企业的供气量,供气方西南油气田公司还新增了一条内江到夹江的天然气管道,彻底解决了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问题。据了解,夹江产区内用气价格分为三个梯队,用量超万立方米的售价为1.75元/m3;用量少于立方米大于万立方米的售价为1.95/m3;用量少于万立方米的售价则为2.05/m3。

此举无疑从根本上解决了陶瓷企业的后顾之忧,从而也加快推动“煤改气”的推进速度。截至9月底,夹江境内所有的陶瓷企业均已使用天然气生产。

“退城入园”危机凸显

与环保一样,夹江产区的“退城入园”问题也同样艰巨。

在产能调查过程中,产区内众多陶瓷企业老板在采访中表示,“政府对处于‘退城入园’范围内的陶瓷企业是否在规定时间里完成搬迁还没有出台正式的文件,但是退城搬迁的压力时刻悬挂着企业的头顶上,让人寝食难安”。

根据《夹江县陶瓷企业“退城入园”实施方案》的要求,漹城镇、甘霖镇、黄土镇三个地区境内所有陶瓷企业将于年年底前完成“退城入园”的搬迁任务。但是,在产能调查中,记者统计发现,在三个镇境内有30多家陶企(不含分厂),近50条生产线,那么这意味着这一批陶瓷企业中有响应搬迁的,但同时也存在有陶企就此退出陶瓷舞台的可能。

政府要求,进入园区的陶瓷企业必须遵从:一是严禁采用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装备,新入园的陶瓷企业投资强度不低于万元/亩,产出强度不低于万元/亩;其二是“退城入园”陶瓷企业新建陶瓷生产线单线设计年生产能力须达到万平方米以上,年产值须达到8亿元以上;其三是须采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窑炉则需要采用高效耐火保温材料和温场自控系统。

可以预见,能够达到入园标准的企业不多。或许在“退城入园”的过程中,夹江产区内将迎来一轮新的“洗牌”。

2

犍为县:

西瓦创新研发基地

在四川其他产区大力发展常规陶瓷产品时,犍为陶瓷企业却反其道而行,避开与大线之间的竞争冲突,转战西瓦领域,成为乐山地区唯一一个只生产西瓦的产区。

在产能调查中,记者发现,现目前犍为只有新兴和发达两家陶瓷企业,其中新兴旗下拥有2条西瓦生产线,发达则只有1条生产线。而从两家陶瓷企业的调查情况来看,新兴陶瓷在产品创新升级方面的成就,在整个西部地区西瓦领域首屈一指。

“我们公司计划在近期推出一款西瓦新品,一款区别于同行的西瓦产品。”新兴陶瓷公司营销负责人在采访中对记者说道,西瓦的销售半径越来越窄,以前可以覆盖云南、贵州等市场,但如今只能在川内销售。

3

井研县:

技改升级实现“蜕变”

井研,陶瓷产业规模较小,境内只有佳泉、欧鹏、亚神诺三家陶瓷企业。与年产能调查数据相比,井研陶瓷生产线数量减少了1条,截止目前,当地陶瓷生产企业建成5条生产线,分别以生产小地砖、仿古砖、耐磨砖和外墙砖为主。

井研地处乐山市东大门,与仁寿、青神、荣县、犍为、五通桥、市中区等地接壤,地理位置极为便利,但是由于陶瓷产业基础薄弱,以至于发展到今天还出现生产线缩减的情况。

与年产能调查不同的是,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当地三家陶瓷企业都曾进行过技改升级,其中佳泉早已于年就进行了一次大型技改,随后欧鹏也进行了一次大型技改,把原来一条外墙砖窑炉拆除重新新建了一条仿古木纹条形砖生产线。

“在技改新线投产后,我们还计划把2号线也拆了重建一条仿古砖生产线。”欧鹏瓷业生产负责人唐虹在采访中对记者说道

眉山市

陶瓷产业极为分散

在眉山地区进行“年陶瓷业长征大型产能调查”时,调查小组发现,眉山地区的陶瓷企业主要分在东坡、丹棱、洪雅、青神、仁寿等地区,其中丹棱境内的陶瓷企业最为集中,俨然已经成为眉山陶瓷产业的典型代表。

截至目前,眉山地区已建成建陶生产线60条,瓷砖日产能71.3万平方米,建陶企业从业人员人,在四川省,是仅次于乐山市的第二大陶瓷产区。

1

丹棱县:

陶瓷产业开始“瘦身”提速

丹棱县隶属眉山市,紧邻夹江县,便利的地理条件,使其曾成为夹江陶瓷产业转移最好的承接地。随着夹江部分陶瓷企业的入驻,也带动了当地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近年来,丹棱陶瓷产业进行了一连串的技改升级,从中也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为产区陶瓷产业的“瘦身”提速扫清了障碍。

产能首次出现“负增长”

截至目前,丹棱地区已建成建陶企业24家,生产线35条,瓷砖日产能35.3万平方米,西瓦日产能30万片,青瓦日产能万片,陶瓷喷墨机38台,产区内比较有代表性的陶瓷企业有新高峰、天际、联发、华天、索菲亚、金星、四方等。

年,丹棱产区内拥有陶瓷生产线39条,日产能44.85万平方米(不含西瓦)。然而,经过三年的发展,丹棱产区内陶瓷生产线减少4条,日产能减少9.55万平方米,唯有青瓦日产能增加万片,使其成为产区内一个新的增长点。

天然气全面覆盖

丹棱产区的许多政策都紧随夹江产区,其中“煤改气”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案例。据了解,今年年初,夹江政府开始大力推动陶瓷企业“煤改气”,随后丹棱政府也出台了《关于陶瓷企业全面开展“煤改气”工作的通告》(丹棱府通〔〕6号)要求,境内陶瓷企业于年4月13日起,全面推进“煤改气”,计划年底前全面完成所有企业天然气改造。

截止目前,境内90%以上的陶瓷企业已经完成“煤改气”技改,天然气已经开始全面在产区企业中使用。

2

洪雅县:

4家陶企仅剩1家在生产

与丹棱一样,洪雅也隶属于眉山市,但是陶瓷产业的发展规模要比丹棱小很多。

根据年产能调查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产区内有4家企业,已建成生产线9条,日产能14.4万平方米,除新乐雅以及旗下祥洪建材在生产外,美莱雅和豪托现基本上很难再恢复生产。

虽然,洪雅的陶瓷产业规模较小,但是境内新乐雅陶瓷无论是从生产线数量,还是从产能数量上,都已经跻身四川产区“十大陶瓷企业”行列。根据调查的产能数据显示,新乐雅旗下有6条生产线,日产能已经达到11万平方米,而且企业明年还有新建线计划。

内江市

威远县:

平均单线产能四川省最高

威远隶属于内江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是传统的老工业强县,其陶瓷产业起步于年,至今已有39年历史。其中白塔新联兴陶瓷集团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陶瓷企业,同时也是整个西部最早的一家陶瓷企业。

近三年来,威远陶瓷也在积极谋求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威远境内拥有陶瓷企业10家,生产线18条,日产能26.9万平方米(不含青瓦),在产业规模上仅次于夹江和丹棱,威远产区同时也是四川省内平均单线产能最高的产区。

近三年,威远产区重点打造严陵工业园,为园区内陶瓷企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同时也鼓励本土企业继续加大对陶瓷产业的投资,从而促使利弘、筑瑞邦等企业纷纷新建了一批陶瓷生产线。

宜宾市

珙县:

唯一一家陶企易主

珙县隶属于宜宾市,当地拥有丰富的高岭土、白泥、石英砂等陶瓷生产资源,从年第一家陶瓷企业入驻至今还未曾有企业入驻。

据年产能调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当地仅有1家陶瓷企业,2条生产线,日产能4.5万平方米,分别生产瓷片和仿古砖,其中仿古砖生产线早在年产能调查时就已经建好,但是一直没有恢复生产,直到今年企业易主后才得以投产。

对于珙县陶瓷产业来说,原欧冠陶瓷易主成双慧陶瓷则是此次产能调查中最大的变化。

除此之外,宇铄陶瓷已经开始在宜宾江安新建一条日产4万方的抛釉砖生产线,让宜宾再次成为陶瓷行业的焦点。

泸州市

新老更替焕发新生机

在年的产能调查中,泸州建成有天韵、中明等两家陶瓷企业,而如今中明已经倒闭,天韵也面临搬迁的命运。在调查中,该公司总经理杨刚告诉记者,企业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启动搬迁项目,而新的厂址有望落户泸州合江县。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泸州地理位置优越,因此在近年来的招商引资中,久和陶瓷正式落户泸州合江,计划新建一条日产能20万片的西瓦生产线。截至目前,土地平整工作已经就绪,各类设备已经开始正常运转。

广告

推荐阅读│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手术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anzx.com/jaxtc/10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