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石头 承载着历史岁月 …… 刻石天然者,俗谓之摩崖。 中国的石文化源远流长。郭熙《林泉高致》有云:“石者,天地之骨也。”在江安,就留有十余处或大或小、或清晰或斑驳的摩崖石刻。这些刻在石头上的记忆,历经百余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相映,为江安增加了丰富的人文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江安有处“还我河山”摩崖石刻 在江安江岸边临江园码头一处宽阔平整的石壁上,镌刻着四个醒目的大字——“还我河山”。据悉,这是年抗日名将冯玉祥乘船自乐山返回重庆途中,为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日爱国热情所书。 “还我河山”整个石刻长约6米,宽约3米,隶书字体,从右至左横式排列,采用阴刻技法,每个字约一米。右边竖刻年份“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左边竖刻题写者“冯玉祥”。据说冯玉祥为抗日战争所书“还我河山”石刻在全国共有三处,而刻于长江岸边的唯有江安一处。 如今的江安“还我河山”摩崖石刻,历经沧桑岁月的锤炼,已成为江安重要的历史保护文物,也是江安历史文化的见证。时间流逝,石刻逐渐被淡忘 前几天,小编跟梅妹儿一起,前往江畔寻觅这处摩崖石刻。我们沿着滨江路旁一条以前修建的小路走了下去,小路尽头便是“还我河山”摩崖石刻。许是很久没人来过,阶梯上苔藓遍布,再加上天空零星飘着几滴小雨,走起来很是湿滑。△倒了的石碑长江在石刻下方静静流淌,环顾四周,这里似乎已有一段时间无人造访了。悬于半壁的石刻周围有许多肆意生长的藤条、草木,由于近段时间涨水的缘故,石刻下方的碑也倒了。△石刻下方圈地种起了菜不知是谁在这里圈地种起了菜,完全一副自家后院菜园子的既视感。空气里弥漫着一股似有若无的臭味,偶有从阶梯下来的人,竟是把此处当成了应急的露天“茅坑”!这样一处宝贵的历史古迹,就静立于我们城市之中,为何却几乎被淡忘了呢?其实,不止是这处“还我河山”摩崖石刻,江安睡佛寺下面还保存有一处“俯瞰星汉”摩崖石刻,桐梓镇踏水桥村元石塔组佛祖寺前的“江城如画”摩崖石刻,怡乐镇麻衣村金江组银台石的凿刻于清代的“江天一览”与“荡寇勋高”摩崖石刻,以及江安草包滩的摩崖石刻,都是历史给予江安的深情馈赠。摩崖石刻,这种与山岩并存的诗文,不仅承载了先人留存的遗迹,也给后人留下可以触摸的人文脉络。小编觉得它们应该被保护起来,这种保护,不单单只是多个部门联合行动,它更需要你我的自觉,需要我们从心而生出的敬仰。 #今日话题# 你们见过江安这些摩崖石刻吗? 对于这些石刻,你们有什么想法? 我们评论区见~ 作者:一朵朵 责任编辑:小陈同学 欢迎留言评论 点个在看给小编加鸡腿! 服务导航打开APP爆料问答求职招聘团购秒杀寻人找物相亲交友新房楼盘二手房源租房信息大家都在看 滨江时代的改善大作 你去过江安这座以江命名的凉亭吗? 超占土地要罚款? 江安社区巴士司机做了一件事,让人...... ↓↓↓阅读原文,浏览更多江安新鲜事 喜欢本文,点一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anzx.com/jaxxw/80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