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如皋话chǎi儿,估计绝大多数朋友都会认为,这个字就是糁,而且这些年,如皋在长寿食品包装和长寿文化宣传上,都是用的这个糁字。那这个“糁”字真的就是我们说的chǎi儿吗?那如皋话的hiàn子又怎么写呢? chǎi儿一般用“糁” 糁,《现代汉语词典》也好,《古代汉语字典》也罢,这个字只有两个读音,一念sǎn;二念shēn。 念sǎn时,字义有两个:1.方言,米粒(指煮熟的);如:“厨乏聚蝇之糁。”——《续传灯录》2.涂抹;粘;如“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明?魏学洢《核舟记》 念shēn时,糁指谷类制成的小渣:玉米~儿。如:“一人一碗玉茭、高粱糁糊糊,里边煮着几块山药。”——《结婚现场会》。从这个字义上看,如皋话的“chǎi”儿似乎就应当是这个“糁”字。 其实应该是(豆昔)读chǎi 然而,遍查《康熙字典》、《说文解字》、《辞海》、《辞源》,我们发现,如皋话的“chǎi”儿,其实另有其字。这就是:“(豆昔)”,左边一个黄豆的豆字,右边一个昔日的昔字。汉语拼音字母为chǎi,第六版《辞海》明确其义为:“碾碎了的豆子、玉米等”。《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都举例说:“把玉米磨成(豆昔)儿用来熬粥”。(豆昔),也是文言字,《旧唐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贞元二年,河北蝗旱,……孝忠所食,豆(豆昔)而已。”《新唐书。张孝忠传》也有这样一段话:“孝忠与其下同粗淡,日膳裁豆(豆昔)而已.”这个张孝忠,是唐朝藩镇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的部将, 李宝臣死前,想让其子李惟岳顺利继位,大肆诛杀部将,张孝忠因其他原因偶然幸免。李宝臣死后,朝廷否决了李惟岳继位的申请,他便搞起了叛乱,张孝忠归顺朝廷,被任命为成德节度使,很快平息了叛乱。贞元二年,河北蝗灾旱灾严重,张孝忠与部下一同节衣宿食,裁减口粮,被誉为一代贤将。这里的(豆昔)就是指豆类或玉米磨成的粉,是军中的主食。如皋人说(豆昔)字,其实是对文言字词的标准继承,儿化韵后成(豆昔)儿。是指所有谷类磨成的粉状物。如玉米(豆昔)儿、大麦(豆昔)儿等。 细hiàn儿应用“粯” 吴窑以北大部分如皋人都这样说chǎi儿,但杨庄以南的圩田地区称谷类磨成的粉,不是叫(豆昔)儿,而是叫细hiàn儿。那么这个细hiàn儿的hiàn字怎么写呢?粯,左边米字旁,右边一个看见的见字。普通话发音为xiàn,《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其义有两个:一是古汉语“书面语,米屑”的意思,二是方言“粯子,粗麦粉”。 令人好奇的是第六版彩图本《辞海》却没有录入此字,但它另举一字“麲”,而电脑中输入法能输入的相关字,只有“粯”字。释其义也是米屑。麲、粯兩字读音一致、意义相同,应当只是简繁写之分而已。 如皋大部分地区念粯字为hiàn音,所说的粯子,一般是指谷类磨成的碎粒或粗麦粉。如元麦粯子饭,玉米粯子饭等,而如皋南部圩田地区所说的“细粯儿”却是指北部地区所说的(豆昔)儿。只有江安等西部地区将粯字发Xiàn音,和普通话语音相同。 最后推荐下如皋的特色长寿食品玉米(豆昔)chǎi儿,长寿之乡如皋的玉米(豆昔)chǎi儿富含硒哟!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白癜风症狀白癜风治得好吗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anzx.com/jaxzx/19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