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zsvr_0{max-width:%;min-height:1em;color:rgb(62,62,62);font-size:16px;line-height:25.6px;white-space:normal;widows:1;background-color:rgb(,,);box-sizing:border-box!important;word-wrap:break-word!important;}.bizsvr_1{max-width:%;min-height:1em;color:rgb(62,62,62);font-size:16px;white-space:normal;widows:1;text-align:center;line-height:1.75em;background-color:rgb(,,);box-sizing:border-box!important;word-wrap:break-word!important;}.bizsvr_2{max-width:%;letter-spacing:2px;font-size:15px;box-sizing:border-box!important;word-wrap:break-word!important;}.bizsvr_5{max-width:%;color:rgb(,33,66);box-sizing:border-box!important;word-wrap:break-word!important;}.bizsvr_6{max-width:%;letter-spacing:2px;box-sizing:border-box!important;word-wrap:break-word!important;}.bizsvr_7{max-width:%;box-sizing:border-box!important;word-wrap:break-word!important;}.bizsvr_12{max-width:%;min-height:1em;color:rgb(62,62,62);font-size:16px;white-space:normal;widows:1;text-align:right;line-height:1.75em;background-color:rgb(,,);box-sizing:border-box!important;word-wrap:break-word!important;}.bizsvr_13{max-width:%;font-size:15px;color:rgb(0,82,);box-sizing:border-box!important;word-wrap:break-word!important;}.bizsvr_14{max-width:%;font-size:14px;text-align:center;box-sizing:border-box!important;word-wrap:break-word!important;}.bizsvr_15{max-width:%;font-size:15px;letter-spacing:2px;box-sizing:border-box!important;word-wrap:break-word!important;}.bizsvr_46{max-width:%;box-sizing:border-box;border-width:0px;border-style:none;border-color:initial;text-align:center;word-wrap:break-word!important;}.bizsvr_47{max-width:%;box-sizing:border-box;border-width:0px;border-style:none;border-color:initial;word-wrap:break-word!important;}.bizsvr_49{margin-right:auto;margin-left:auto;max-width:%;display:inline-block;border-style:solid;-webkit-border-image:url("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 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做了一辈子好事的梁安伯夫妇!▲ 在宜宾市江安县江安镇, 就有这么一对做了一辈子好事的老夫妇: 梁安伯、王道伟。 他们用30年的坚持践行慈善, 被评为当地的道德模范, 被群众称赞为“活雷锋”! 三十万捐款“雷锋夫妇”爱做好事 年5月,远在青海省茫崖石棉矿的梁安伯接到老家四叔打来的电报——老家江安县底蓬镇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乡亲们受灾惨重。接到电报的梁安伯心情沉痛,难过得直流眼泪。 45岁的梁安伯离开家乡已经25年, 但是他一直不忘小时候父母的教诲: 好好读书,学点本事, 要做好人,一辈子做好事! 现在家乡有难,岂能坐视不管? 年,梁安伯夫妇俩为家乡受灾群众捐款捐粮的票据及信函▲ 梁安伯和妻子王道伟商量,决定向家乡捐款0元、粮票0斤,这笔捐资在当时可以购买1万多斤大米。夫妻俩那时每月领取工资多元、粮票60多斤,养育着4个孩子。“给家乡捐了资以后,家里只剩下80元钱。”梁安伯清楚地记得。 夫妻俩的善举在家乡引起了轰动,老百姓奔走相告,当地党委、政府还专门向他们发来致谢的电文。多年后的一个春节,回家乡的梁安伯偶遇同乡一位老友,老友握住梁安伯的手激动地说:“梁老哥,还记得吗?年家乡洪灾,你寄回来的钱和粮票我也分到了哦!你可是帮了大忙啊!” 这件事给梁安伯的震动非常大,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有困难的人,这不正是父母要求的做好人、做好事吗?他决定,尽己所能多做一些公益事、小善事。妻子王道伟非常赞成,并表示全力支持。从那以后的30年来,夫妻俩热心慈善公益的脚步就再也没有停止,至今已经累计捐出善款30万元左右。 72张捐资票据▲ 在梁安伯家中的书柜里,静静地躺着72张“慈善票据”,一张张票据见证了夫妻俩的慈善之路:为灾区捐款、为学校捐款、为贫困孩子捐款、为孤寡老人捐款,修路建桥捐款……这些票据摆放在一起,足有3米长。 “收藏这些票据, 不是为了炫耀什么, 我从小就有这个习惯, 生活中每一件有意义的东西我都会保管起来。 这些票据, 我想作为一笔精神财富传承给子女和儿孙, 让他们也要接力做好慈善公益。” 梁安伯坦言。 三十天苦干建成竹海“佛”字景观 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蜀南竹海内, 有一处很有名的景点—— 仙寓洞释迦牟尼卧佛, 与卧佛遥相呼应的是对面悬崖峭壁上 雕刻的巨大“佛”字。 这个巨大的“佛”字, 是20多年前, 梁安伯夫妇花费1个多月时间建成的。 蜀南竹海国家级风景区内释迦牟尼卧佛▲ 年,已经从青海返回老家居住的梁安伯夫妇接到江安县旅游管理局邀请,参与蜀南竹海国家级风景区内释迦牟尼卧佛配套的“佛”字工程,给风景区增添一处人文景观。夫妇俩二话没说欣然接受邀请,承担了雕刻“佛”字的全部费用和工作。 当时景区交通不便,运输所需材料全靠人工,雕刻“佛”字的猴子岩十分陡峭,施工难度相当大,但梁安伯夫妇丝毫没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他们雇请了20多名工人帮忙运输材料,雕刻“佛”字。梁安伯夫妇干脆搭起帐篷住在了工地上,梁安伯白天和工人一起运材料,晚上琢磨怎样将“佛”字刻得完美。王道伟当起了厨师,每天为工人们烧菜做饭。 为了营造“人在佛中佛、人在福中福”的意境,梁安伯坚持在20多米高的峭壁上选址雕刻。梁安伯和工人们一起沿着峭壁,搭建了近30米高的脚手架,达到雕刻“佛”字理想的高度。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梁安伯攀上脚手架,怀着激动而虔诚的心情,亲自写下巨大的“佛”字模型,为工人后期雕刻作好铺垫。经过30多天的苦干,高10米、宽8米的巨型“佛”字终于雕刻成功。虽然花去了夫妇俩全部的近6万元存款,但他们觉得异常欣慰。 重返捐修的石板路,梁老夫妇倍感亲切和满足▲ 此后每年, 夫妇俩都要自己购买油漆, 雇请工人对崖壁上的“佛”字进行维护, 直到景区划归宜宾市统一管理为止。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 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个 巨大“佛”字的来龙去脉了。 梁安伯夫妇几乎每年都要到蜀南竹海去游玩, 看看“佛”字, 他们都是自己购买门票, 从未向景区提出任何要求。 上万里奔走烈士事迹重见天日 每逢清明时节, 在江安县底蓬镇梁伯隆烈士纪念碑前, 前来瞻仰悼念烈士的人络绎不绝。 但是,鲜有人知道, 为了恢复梁伯隆烈士名誉, 梁安伯曾为之奔走三年,行程上万里。 梁伯隆烈士纪念碑落成后,梁安伯一家人在碑前合影留念。▲ 梁伯隆是底蓬镇人,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参加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后,在重庆、成都先后创办了重庆高中、西南学院和西南大学,广泛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培养革命人才。年10月31日,梁伯隆在成都被国民党杀害,英勇就义时年仅26岁。文革期间,梁伯隆烈士的资料被损毁殆尽后,他的经历和身份受到质疑,英魂含冤黄泉,梁伯隆家属的相关待遇也被取消。 听闻此消息的梁安伯寝食难安,他毅然决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还原梁伯隆烈士的革命事迹,告慰烈士在天之灵。那时梁安伯在青海省茫崖石棉矿上班,是单位的技术骨干,一年只有1个月的休假时间。5年起,梁安伯利用宝贵的休假时间,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奔走。他先后去往上海、江西、重庆、成都、北京等地,走访梁伯隆烈士曾工作过的地方和单位,查阅当地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的有关资料,并将收集整理的材料提交给国务院信访局、四川省委组织部等。 梁伯隆烈士纪念亭与纪念碑▲ 三年中,梁安伯行程上万里,一点一滴把梁伯隆烈士革命的足迹串联起来,其间经历的艰辛和困难可想而知。梁安伯清楚地记得,在南昌革命烈士纪念馆,面对着陈列柜中20多万份革命烈士资料,梁安伯要在其中寻找梁伯隆的资料,简直就是大海捞针。 但是想想家乡父老的重托,梁安伯很快沉下心来,一本一本地翻,一册一册地看,不漏掉一丝一毫的线索,实在没有力气了,他就坐在地上继续找。然而辛辛苦苦地寻找,换来的却是一无所有,假期也快结束了,梁安伯不得不赶回单位。 单位的同事知道后,有人为梁安伯竖起了大拇指,更多的同事却好言相劝:“你都去了那么多地方,一点收获也没有,这下死心了吧!”面对大家的好心,梁安伯淡然一笑。妻子王道伟鼓励他:“别泄气,你做的是一件大事情,我支持你,家里的4个娃娃我会照顾好。”家人的支持胜过一切,梁安伯将一切质疑声抛在脑后,继续利用节假日为烈士奔走。 功夫不负有心人。9年,中组部确认梁伯隆系中国共产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者,是革命烈士。民政部追发了《革命烈士证书》。获知消息后,梁安伯热泪盈眶,底蓬群众都自发前来庆祝。 三十年坚持家族传承“好人精神” 已经年过七旬的梁安伯夫妇如今住在江安镇四社区的一个老旧小区。走进他们居住的小区居民楼,顺着楼梯而上,地面干净整洁,扶手没有灰尘,与印象中的老旧小区不太一样。 和梁安伯夫妇同楼的邻居们说,这都是梁安伯夫妇的功劳:平时夫妇俩义务清扫楼梯,每年春节前,他们要请人彻底打扫楼道卫生。夫妇俩还出钱把整栋楼路灯全部换好,为大家安装了防盗门。在夫妇俩的影响下,大家渐渐变得自觉起来,爱干净讲卫生,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小区越来越温暖了。“事情虽然小,只要是好事,我们就应该多做,应该常做。”说起这些事,夫妇俩异口同声。 晚年的梁安伯夫妇生活充实。▲ 从2年起,梁安伯连续担任三届江安县政协委员,他累计写了近件提案,全部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情。县城区东风路,一度泥泞不堪,连路灯也没有。梁安伯撰写了关于硬化东风路并安装路灯的提案,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及时进行处理。安装路灯颇费周折,如果安装新的路灯电杆、线路,需要数十万元,短时间无法实现。梁安伯获悉后,建议有关部门先安装简易路灯,在原有的线路上搭线、电杆上安灯,结果只花了几万块钱。如今,这条街不仅安装了崭新的路灯,路面也进行了黑化。梁安伯撰写的提案70%得到组织认可立案和回复,他也两次荣获优秀提案奖。 晚年的梁安伯夫妇正在侍弄花草▲ 5年,“宜泸梁氏家族委员会”成立,包括多户2万余人,梁安伯被推选为族长。在他的倡议下,家委会成立了互助基金会,每年都要筹集善款用以资助大学生,帮助困难户、病人、贫困老人等等。与此同时,家委会每年还要组织评选五好家庭、先进模范,鼓励大家崇善乐德。长宁县梅硐镇的梁美是受资助者之一,患癌症晚期的梁美家境贫寒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在梁安伯的倡议下,互助基金会为梁美共筹集了10元的善款,让无助的梁美感受到了来自同族同胞的温暖和关怀。 今年春节期间,梁安伯购买上千元的大米、油等生活物品慰问品贫困户。▲ 年清明节的清明会上, 梁安伯夫妇带头捐了0元, 互助基金会共收到捐款2万多元。 据统计,互助基金会累计捐款28万余元。 梁安伯夫妇的四个子女大学毕业后,他们中有审计师、教授、高级工程师,也有下岗创业的,但是他们始终牢牢记住父母传承下来的家训:好好读书,学点本事,要做好人,不做坏人,一辈子做好事,不许做坏事。每年,四个子女都要专门拿一笔钱给父母,用于支持慈善公益事业。“这一点让我们觉得特别欣慰!”梁安伯夫妇喜悦地说。 来源:宜宾日报 了解及时路况↓↓↓ 目前000+人已白癜风皮肤中华白癜风名医堂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