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四川省江安县第三初级中学和新疆军区某红军团高原驻训点直线距离将近公里。阴差阳错,一名特殊的“信使”将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单位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架起了边防官兵和学生之间密切交流的桥梁,也成就了这段双向奔赴的“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特殊的“信使”

龙家辰,年出生于江安县红桥镇,这里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宜宾、泸州、自贡三市之交,长江之滨,38公里长江水道穿境而过,冠称“万里长江第一县”。这里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同时还是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开展游击作战的主要场所之一,所以当地也流传着很多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故事和遗址。江安县第三初级中学就坐落于此。从小在这些故事耳濡目染下长大的龙家辰,对部队充满了向往。在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决然选择参军入伍,报效国家。

顺利通过体检和政审后,他如愿来到新疆军区某红军团成为一名新兵。这个团前身是由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和领导的一支西北红军部队,历史荣誉卓著,英雄模范辈出。

当兵第三年,该团整建制赴海拔米的雪域高原驻训,他也随连队一起上高原驻训。次年10月份他迎来了自己军旅生涯的第一次假期。然而就是这一次假期,他莫名的成为了该团和江安县第三初级中学沟通的桥梁,也成就了他作为一名出色的“信使”。

跨越大半个中国的封信,敬意写进一笔一划里

初冬的藏北高原,寒风凛冽、大雪漫天。

年11月11日,新疆军区某红军团驻训点会议室内暖意浓浓,一场以读信和谈感受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课正在进行,所读信件来自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第三初级中学的位少年。

这些学生为什么要给边防战士写信呢?原来是在这之前,江安县第三初级中学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开设国防教育公开课——《向最可爱的人致敬》,学校将官兵戍守边防执勤、备战训练的画面制作成短片在课堂播放。屏幕里,一张张晒脱皮的年轻脸庞,一双双皮肤皲裂的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所有师生。

“看了视频短片,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边防战士顶风冒雪、巡逻边关的画面,深深地被‘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这句誓言感动。”上完这堂难忘的国防教育课,老师提议学生们用书信的方式记录下此刻对边防军人的敬仰。同学们写完信后,教师林琳主动提出帮忙寄给戍边军人。原来,林琳邻居家的儿子龙家辰就在边防服役,这段时间正好休假在家。在龙家辰的帮助下,这些饱含深情的信件辗转数千里飞到新疆军区某红军团驻训点。

封信,每一封正面都写着“致最可爱的人”,有的信件上面贴着写有祝福的便利贴,有的信件在署名后面用红笔画上了爱心……每一处小细节,都是学生们暖暖的心意。

某红军团外训点驻地平均海拔米,氧气含量仅为内地的一半,一年之中有9个月冰封冻土。听到战友带来了内地中学生写来的信,大家都很激动。卫国戍边,他们从不曾想要得到什么回报,可是当一封封带着温度的书信送到大家手中的时候,这些默默奉献的硬汉子还是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那荒凉的地方,你们成了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是你们用自己的肩膀,扛起戍边守防、捍卫祖国的使命。今后我一定好好学习,成为像您一样顶天立地的人。”

……

还有这样一封信。信封打开后,信纸中间夹着3个创可贴。信中写道,“听说喀喇昆仑山上的石头尖锐,容易划伤你们的手,我希望你们保护好双手……”这份来自远方的敬意与牵挂让官兵备受感动。一封封信件字里行间虽显稚嫩,但流淌着真挚情感。

“同学们对边防军人的认可,让我们戍守边防信念更加坚定。”

战士马文琦录了一段视频表示感谢,视频最后他还为同学生们唱了一首歌曲:“手握钢枪,就是界碑,我在千里边关向妈妈承诺,寸土不让、寸土不丢,脚下的土地再小也属于中国……”悠扬清澈的歌声在上空回荡,这既是对位少年来信的感谢,也是萦绕在边防官兵心头坚定的誓言。

双向奔赴的“爱”温暖又有力量

3月16日,四川省江安县第三初级中学的学生们在课堂上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封来自新疆军区某红军团战士的回信。整整一天,全校师生都沉浸在分享信件的喜悦中。

这一次的信使依旧是曾经那位带着封信跨越万里送信到边防的新疆军区某红军团中士龙家辰。又是一次休假,又是一次似曾相识的使命,他又作为信使将边防官兵的封回信送到了学生手中。“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两次成为‘信使’,架起了学生和边防官兵沟通交流的桥梁,成就了一段双向奔赴的‘爱’。”

官兵们的信中,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学生们的美好愿景,在这一刻他们的心仿佛与学生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希望你不畏挫折、不惧困难,坚定自己的信念追求,勇往直前。希望我们所做的事成为你精神上的寄托,彼此鼓励……”

“看到你们可爱的脸庞,温暖的笑容,便不觉艰难险阻……”

“清澈的爱,只为祖国……”

雪山的照片,手绘的素描,手折的红灯笼,边防官兵自己写的诗词……信中,官兵们用各种方式分享他们在雪域高原上的生活与感悟,并用细腻的文字讲述他们的信念与期待,对孩子们深情寄语,加油鼓劲。

9年级6班学生刘锦鸿收到回信的时候,内心十分的激动,“从小,我就觉得当军人特别帅气威猛。”他上次给解放军叔叔们写去信的时候就表达了自己的向往,这次看了解放军叔叔的回信后,他对军人的感受不再是单纯的“高大威猛”,也发现军人需要承担的责任很重,“我要实现我的参军梦,还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有一天,我希望我能接过他们手中的钢枪,保卫祖国。”

“解放军叔叔们画的真好,他们送我的画,我一定会好好珍藏。”9年纪6班学生康海晴说。

“原本孩子的眼里,军人、战士、解放军叔叔,也许只是一些名词、一些抽象的符号。”该校9年级6班班主任郭敏老师说,“通过与边防战士们的视频信件真情实意的交流,学生们已经把战士们当成亲切的人,而不是单纯的符号,他们能从信件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战士们真切的爱,他们之间的羁绊由此而生,这双向奔赴的爱,既温暖又有力量。”

(张诗宏程文帝赵云峰)

来源:国防时报

编辑:邱兵

编审:许小娟

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qq.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anzx.com/jaxwl/118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