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说 为迎接川大岁生日,大川推出了特别专题“同学会”。第一篇文章《中文系77级才子佳人满盈》(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在推送后,反响热烈。大家在赞叹77级中文系厉害、感恩母校培养之余,纷纷呼唤:还要看更多“同学会”! 满足读者需求是大川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川答应你,“同学会”专栏会持续更新。今天,我们来看化学系81级的故事。 探寻川大学子的青春往事 重拾饱含欢笑的温暖时光 让我们在80年代初大学生最爱的歌中开始今天的故事, 这也是化学系81级同学们当时最爱的歌曲之一。 化学系81级——好青年志在四方80年代,一个充满了朝气和理想的年代。那时的大学生大都是理想主义者,怀有深深的家国情怀。直到现在,这代大学生虽大都已过知天命之年,但在他们身上,也依然会或多或少地看到那个时代赋予他们的烙印。 年,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满怀对未来的热切期待,对家国的抱负与责任,从天南海北走进四川大学。从此,他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四川大学化学系81级。 化学系81级合照 好青年志在四方化学系81级共人,进校时被分为5个班:一、二、三、四班和放化班。这五个班各具特色:一班多文人,二班多美女,三班多袍哥(幽默诙谐之说,怪才之意),四班多才子,放化班培养了不少科学家。81级化学系在大四那年,按学科重新被分为无机班、有机班、物化班、高分子和放化班。因为重新分班,同学之间便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交流,感情也更加深厚。 一班老照片 二班老照片 三班老照片 四班老照片 放化班老照片 名同学来自不同地方,从穿衣打扮到志向抱负都各不相同,他们汇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群体,毕业后,也都去到了不同的行业。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成为了行业中的佼佼者。 他们中,有化学化工的王琦、唐靖,房地产行业的聂圣哲(同时也是著名剧作家),旅游业的林峰,金融服务行业的唐维清,做外贸出口的高翔,制药工业的高春平,仪器仪表行业的王茜,生物分析的黄述贵,餐饮业的刘建等等;还诞生了一批科学家、教授,如赵宇亮(年院士候选人)、李俊、周栓虎、蔡力生、刘春立、罗时伟、邓正宇、向华、张渊明、汪小琳、李泽荣、王玉良、门健,魏沙平、王瑞林等等;此外还有股票专家吴佳,全国优秀警察戴维列,考古学家肖麟以及易经大师、川菜大师、佛教专家等等。 青春作伴好读书“在这大雁南飞,金桂飘香的季节,你们来到了锦江河畔,望江楼下……”80年代的校园,书香四溢,化学系81级的同学们在这响亮的广播声开始了青春的奋斗。 学习,是最主要的任务!同学们穿梭于望江校区荷花池边上一教、二教、化学馆的化教室、理科大楼、物理馆、外文楼……贪婪地汲取着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的知识养分。那些到如今还存留尚好的课堂笔记,见证着化学系81级的汗水与青春。 化学系同学的笔记 川大的老师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化学系81级有同学回忆,当时的体育老师鞠齐很年轻,脾气很好;教高等数学的是李时谦老师;还有分析化学实验室的黄清瑜老师;教无机化学的陈种菊老师;无机化学课所用教材的编著者是尹敬之、申泮文老师…… “那时川大老师大都是四川话授课,开始听着费劲呢!后来使劲儿学了四川方言,现在还能说几句,在外面遇到了四川人,还能攀个老乡呢!” 让81级同学们难以忘怀的,还有在荷花池畔听杨明照先生跟大家海阔天空摆龙门阵的欢快;还有老校长柯召先生网兜里面包的甘甜;还有大家一起观看方文培先生的纪录片《中国杜鹃花》时的专注…… 杨明照、柯召、方文培 “在川大的图书馆里,我第一次读了萨特、尼采、黑格尔,读了在农村听都没有听过的众多文学著作。虽然看不大懂,但还是饶有兴趣地读《白色花诗社》的朦胧诗。”离开川大30余载,现美国哈佛医学院研究员周栓虎说,川大就是他的青春的记忆、精神故乡,“在川大,我完成了从一个农村青年到城市人的蜕变,从一个土了吧唧的土老冒,变成一个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 学霸女神大V男神二班的王茜,不仅是81级化学系年级公认的女神——端庄文静最具民国范,还是个有名的学霸。 王茜王茜是年级中最早出国留学和最早获得博士学位的同学之一。毕业后一直从事物理化学工作,研究红外和拉曼光谱,曾在布鲁克光谱公司任副总裁,年自己创业,致力于研发生产便携式傅立叶近红外仪器。 而另一个当时公认的“名人”,在当下网络时代还依然是“大V”一枚。↓↓↓ 聂圣哲微博图 聂圣哲,网络大V“夜神贼”。也许你没有听说过他,但你一定知道江安校区不高山下的迎宾楼。那迎宾楼,是聂圣哲送给川大岁生日的礼物。 聂圣哲 在川大读书期间,聂圣哲就已是名人。据同学回忆,读书期间他最能折腾:成立川大曲艺团,任团长;说相声,把姜昆请来同台;在学生澡堂楼上办了川大第一家咖啡厅——玉垒春。 这个精力旺盛、多才多艺的同学,在24岁时就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现在,他创立的“德胜管理体系”被国际上称为与“福特体系”、“丰田体系”并列的三大管理体系;同时,聂圣哲也是作家、诗人,他创作的《徽州往事》二度获得梅花奖……认识他的人都打趣地叫他“杂家老聂”。 聂圣哲的作品剧照 学生时代的聂圣哲家境苦寒,他说,在川大读书的岁月是他人生的转折:“如果没有四川大学,对于我这样一个曾经没有见过公共汽车、没有洗过淋浴、不知道打电话还要拨号码的农村孩子来说,可能今天还是山沟里的农民,或者是一个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蜷缩在城市边缘的打工盲流。” 白衣飘飘,岁月纯真聂圣哲当时的宿舍是川大4舍室。8个化学系的男生分别来自不同的省份:河北的周栓虎、安徽的聂圣哲、湖南的戴维列、福建的陈隽达、四川的席建、江苏的洪正平、湖北的陶国武、江西的陆国辉。他们在一个屋檐下说的普通话带着8种方言的味道,常常说着说着就哈哈大笑起来。室友们的合影 普通话带地方口音的还有一班的班长王瑞林,来自江苏。有一次,他把“恰恰相反”念成了“咔咔相反”,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但让同学们记忆更深的是,王班长对大家的照顾。据彭见旭同学回忆,他刚入学不久就摔破了脑袋,多亏了王瑞林把他扶到卫生科治疗包扎。 那个年代,同学之间的爱慕是含蓄的,大家都默默地藏起小心思,以“高中同学”来打掩护。 同学们在野餐会上合影 据黄速贵同学回忆,每当女生到男生宿舍造访,都是一件大事。男同学们会像接待贵宾一样,不由自主地起立,并殷勤让座。一天,来了一个漂亮的女孩找她的“高中同学”,他们亲密地交谈了一会儿。后来,八卦的男同学们问起这事,那男生憋红了脸,立场坚定地称女生只是“高中同学”! 同学们在大礼堂跳舞 年世界杯,随着黑白电视的普及,中国的第一代球迷诞生。在学校里没有电视看,那就听收音机!从收音机里得知中国足球队以3:0战胜上一届冠军科威特时,81化学系同学们兴奋得不得了,他们振臂欢呼,有的敲脸盆,有的摔杯子,还有不少同学到街上庆贺。这些细节,81级的同学至今回忆起来,仍然心潮澎湃。 再相见,回望眼朦胧今年7月,毕业三十年的81化学系同学从天南地北再次相聚川大,像他们初次相逢母校时一样,心情热切、充满期盼;像他们从未分别过一样,嬉笑问候、温暖拥抱。 回家了!多年不见的兄弟姐妹。 同学会有一个环节——让每一位到会的同学讲述自己毕业后这30年的心路历程。本以为大家只是讲一讲而已,但没想到的是,一些同学认真地带来了准备好的PPT,回忆着自己在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还有毕业后的事业、家庭、生活…… 化学系81级毕业三十周年纪念章 仿佛时间静止,大家沉浸在回忆的海洋里,沉浸在30余载的同学情谊里,也沉浸在自己的青春年少里。有人时而抬头看看天花板,似乎只有这样,双眼中早已朦胧的泪水,才不会轻易流下…… 化学系81级,青春不老,我们同在。 Tips亲爱的校友们,如果您希望您的班级故事或者专业故事被整理和呈现,大川很愿意为你们服务。请将您的线索和材料发送到dachuanscu.edu.cn,或致电。川大人的青春,我们共同见证。大川特别鸣谢聂圣哲、黄速贵、周栓虎、彭见旭、范举正、王玉良、王瑞林等校友提供图文资料 采访整理/王林 编辑/曹丹赞赏 长按中科医院曝光贵州百灵康妇灵胶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