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宜宾的码头,曾经人来人往。十几年前的江安,由于陆路建设不发达,南北乡的人们想要越过长江就只有坐船,而码头的存在就成为了人们乘船的聚集地。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江安依偎于长江河畔,由此造就了众多码头。

江安县域内的码头众多,分布较广。有位于江安镇的西江口码头、馆驿门码头、临江园码头、龙门口码头、老城门码头;位于阳春镇的安乐码头、苗儿沱码头、金鸡尾码头、庆福码头、草坝场码头、白沙码头;位于怡乐镇的江鱼沱码头、王爷庙码头、水大田码头、二龙口码头等。这些码头多为明代时期建造,历史悠久。

可能很多码头对于大家来讲并不是很熟悉,但是这个码头你一定印象深刻,那就是车渡码头。在以前,长江大桥还未修建的时候,人们过河都需要靠船来渡。每天的车渡码头都是车水马龙,十分繁忙,迎来送往一辆又一辆的车,一堆又一堆的人。

“以前天天坐渡船去对面上班。”

“我每个周末都要在这里坐船回家...”

在长江大桥修好之后,这些渡船就渐渐消失了,什么时候已经没有在江面上漂浮了,或许人们也没有察觉到。码头、渡船,已经成为了江安的过去式,流淌在过去那条岁月河里。

提及码头生活,对于居住在码头边上的人们来讲,记忆尤为深刻。以前在码头边上开茶馆的陈阿姨说道:“以前这里热闹得很,岸边上停满了船,每天都是船来车往的,时不时的就有船笛声传来。”岸边上一道道深深浅浅的沟壑,便是它们在此处停留过的痕迹。

独一无二的码头文化

江安因长江隔为两岸,一面为南乡,一面为北乡,不管是通商往来还是日常出行都极为不便,所以水路就成了最受依赖的交通工具。

停泊在码头的船分为两个用途,拉货和载人。由于江安地势较小,航运产业并不兴盛,货船较少,且运输的都是沙石之类的。离我们日常生活更近的,就是渡船。

据老一辈回忆,在以前只要三毛钱就可以坐一回渡船。坐船跟坐车一样,有人数限制,不能超载,而人们都会井然有序的排队上船。船上什么人都有,有抱着娃儿的,有挑着鸡鸭的,还有挑着箩蔸卖菜的,也有大包小包去走亲访友的。总之就是,一条船上人畜混杂,这种场面也只有在那个年代才看得到。

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距离是人们最大的阻碍,而渡船的存在,成为了连接彼此的纽带,把相隔甚远的人们都联系在了一起。

时过境迁,如今的码头已不再像从前那般繁荣

人们日常出行也不再选择它

和水一起长大的宜宾人,有太多关于它的记忆

关于码头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anzx.com/jaxxw/12632.html
------分隔线----------------------------